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别比赛中,一位身材瘦高、眼神专注的小将吸引了全场目光,年仅11岁的姜鑫瑞以未失一剑的绝对优势夺得冠军,赛后接受采访时,他握紧手中的剑认真说道:“每次比赛都让我更加自信,因为站在剑道上,你只能靠自己。”
这位来自江苏的小选手从7岁开始接触击剑,短短四年间已经在全国各项赛事中斩获十余枚金牌,然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场上的沉着冷静和超乎年龄的心理素质。
“第一次拿起剑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服装很酷。”姜鑫瑞笑着回忆道,“但当我第一次正式比赛,戴上护面,听到裁判喊‘开始’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项完全靠自己的运动,没有队友可以依赖,没有教练可以帮忙,所有决定都必须自己做出。”
姜鑫瑞的教练李建国告诉记者,这个孩子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他的心理素质。“很多小选手在比赛中会下意识地看向教练席,希望得到指导,但姜鑫瑞从不会这样,他完全沉浸在比赛中,自己分析对手,自己调整战术,这种独立性和临场决策能力甚至超过了一些成年选手。”
在半决赛中,姜鑫瑞遭遇了去年冠军得主刘子轩,在4-6落后的关键时刻,他没有请求暂停,而是通过改变节奏连得三剑,最终以7-6逆转取胜,当被问及为何不叫暂停时,他说:“我能感觉到对手开始紧张了,那是得分的最好时机,如果叫暂停,反而会给对方调整的机会。”
姜鑫瑞的父母最初只是希望孩子通过击剑锻炼身体,没想到儿子在这项运动中找到了真正的热情。“他以前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但击剑让他变得开朗自信。”姜鑫瑞的父亲姜伟表示,“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
心理专家张静教授分析道:“击剑是一项极富教育意义的运动,它培养的不仅是身体素质,更是独立思考能力和心理韧性,像姜鑫瑞这样的小选手在比赛中学会的自我依赖,将转化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每天放学后,姜鑫瑞都会进行两小时的击剑训练,周末更是全天泡在剑馆里,当被问及如何平衡学业和训练时,他表示:“击剑教会我高效管理时间,因为知道训练占用了部分时间,我上课更加专注,做作业也更有效率,我的学习成绩比开始练剑前还有进步。”
对于未来,这位小剑客有着清晰的规划:“短期目标是入选国家少年队,长远来看,我希望能够站上奥运会的舞台,我知道这条路很难,但每次比赛都让我更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全国击剑队总教练王海滨在现场观看了比赛后评价道:“中国击剑的未来需要这样有头脑、有心理素质的选手,姜鑫瑞最可贵的是他在场上展现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比赛智慧,这比单纯的技术熟练更加难得。”
随着击剑运动在中国青少年中的普及,越来越多像姜鑫瑞这样的年轻选手正在崭露头角,他们不仅技术娴熟,更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体育精神,代表着中国击剑充满希望的未来。
离开剑道时,姜鑫瑞细心地整理好自己的装备,然后向着看台上的观众鞠躬致意,这个动作他做了无数次,但每一次都同样认真。“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这项运动”,这是他刚学击剑时教练教给他的第一课,也是他始终恪守的准则。
在瞬息万变的剑道上,没有人能够依赖他人,每个决定都必须自己做出,每个后果都必须自己承担,或许正是这种绝对的自我依赖,造就了姜鑫瑞超越年龄的成熟和自信,正如他所说:“场上只能靠自己——但这正是击剑最吸引我的地方。”